目录
原创歌曲
长城脚下有我家景志刚 ;吴福祥;2
心怀同一种爱——练氏之歌练立平 ;练远媚;180
青春是一句无声的誓言康思凝;张杰文;181
彝家火塘杨媛媛;182-183
最美医生赵如山;郭阳;184
大美黄山吴筱峰 ;李灿灿;185
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
中国乐器发展历史之探微王岚岚;4-10
芦笙的古籍记载及改革吴辉林;11-13+17
谈近代中国钢琴音乐的审美价值——以钢琴协奏曲《保卫黄河》为例王璐瑀;赵兵;14-17
民族音乐学中的跨学科理论与方法刘黛妮;18-21
老志诚《牧童之乐》的艺术性研究潘亚平;22-25
陇剧《枫洛池》音乐分析赵楠;26-29
以《思情鬼歌》为例的民歌钢琴伴奏创作与研究吴泽琴;30-33
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
二重奏的丰碑——拉威尔《小提琴与大提琴奏鸣曲》创作理念与技法革新(上)黄湘媛;马嘉华;34-39
当代钢琴作品的演奏研究——乔治·克拉姆《大宇宙》Ⅰ&Ⅱ吴方;40-44
浅析德彪西钢琴前奏曲的印象主义色彩元素——以《亚麻色头发的少女》为例李佳月;45-49
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Op.23.No.5音乐风格与演奏分析范翰文;50-53
浅析二胡协奏曲《长城随想》中的音乐形象王昕;54-57
小提琴曲《梁祝》的音乐创作与艺术表达分析温成皓;58-61
贝多芬《第二十七钢琴奏鸣曲》创作技法分析闫凤英;62-65
古典吉他曲《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第一首前奏曲》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张华康;陈子悦;66-69
民歌主题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应用——以钢琴组曲《炎黄风情》为例张家钒;70-73
中国音乐史
“北鄙之音”考郑思诗;78-81
音乐美学
中西美学史中“自律美学观”之对比探析张君如;82-85
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与“喜歌剧之争”探究王海州;86-89+94
音乐表演
浅谈单簧管不同指键系统对演奏的影响——以法式与德式的指键系统为例王梓靖;90-94
声乐演唱实践机制中对立与统一关系的辩述钱思舒;95-97+101
歌剧《长征》咏叹调《永别的时刻就要来到》的演唱研究李念如;98-101
《帕格尼尼第24号a小调随想曲》演奏技法研究高丁睿;102-105
莫扎特《降E大调第三圆号协奏曲》第一乐章的演奏技巧与练习方法研究李泓雨;106-109
舒伯特《A大调钢琴奏鸣曲》(D.664)第一乐章的音乐特征及演奏分析李倩;110-113
贝多芬《c小调第七小提琴奏鸣曲Op.30 no.2》第一乐章演奏技法分析李卓瑶;114-117
《黄河怨》的演唱风格把握刘彤;118-121
浅析钢琴曲《绣金匾》的创作特点及其演奏处理孙大伟;122-125
《你们可知道》选自莫扎特歌剧《费加罗的婚礼》演唱分析汪奕含;姚连乔;126-129
歌剧《江姐》选段《五洲人民齐欢笑》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探究王海霞;130-133
歌剧《沂蒙山》中海棠角色“分离”情景的声音塑造王萍;134-137
奔放自由,积极乐观——以《遥远的桑塔露琪亚》为例把握拿波里民歌风格与演唱吴国锐;138-141
中国古诗词作品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——以《钗头凤》为例于泽洋;142-145
浅析门德尔松《无词歌》中的歌唱性及演奏技巧——以《春之歌》为例张烨华;146-149
新编山西民歌《桃花红杏花白》的艺术风格与演唱技巧张雨欣;150-153
歌剧《木兰诗篇》唱段特色——以《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生》为例朱丹彤;154-157
音乐教育
浅谈艺考形势下视唱练耳课的听记方法创新赵小龙;158-161
浅谈音准及节奏训练——提升小学生演唱能力实践研究杨茜茜;162-166+171
音乐论坛
戏曲民间剧团创作方式的灵活性研究——以浙江象山亚红越剧团为例谭鑫亿;167-171
试论歌词创作的基本规则和审美要求陈则周;172-175
试论红色经典音乐演进中彰显的特性雍茜;176-179
《黄河之声》约稿函1
《雪说》刘文科;1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