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河之声杂志社
首页 > 最新目录
 
/ / /
 

《黄河之声》2022年11期

 
目录
原创歌曲
万里山河王先鹏;2
酿丰收董景云 ;梁宝忠;185
小蘑菇余莹洁 ;梁宝忠;185
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
非遗“闽南大鼓吹·小八音”的传承现状与思考蒋姗姗;4-8
非物质文化遗产下胶州秧歌的传承与保护胡慧杰;9-13
“国乐”考释曹静;14-16
新文化发展背景下河北传统音乐、艺术文化的传承探索韩宏宇;刘杨;17-19
数字时代中国民族乐器声音的审美表达研究金玺;李雪键;焦雅雯;20-22
探究蒙古族民歌《鸿雁》李畅畅;23-25
浅析明清小曲【剪靛花】词格分析及其流变研究刘白维;26-28
黑龙江少数民族劳动歌曲地域性特征与传承任若水;29-31
绛州鼓乐与西安鼓乐的特色对比张豪栋;32-34
论歌剧《阿依古丽》的民族性朱轩萱;35-37
紫阳茶歌的艺术特征姚梓煊;鄢志莉;38-40+181
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
柱式和弦在即兴伴奏中的设置与应用胡泽丹;41-43
《百鸟朝凤》钢琴改编曲与唢呐曲版本的比较研究王琦瑶;44-47+87
论歌剧《江姐》的艺术特征单文群;李胜男;48-50
乔羽“祖国系列”歌词的辞格艺术研究李思思;51-53
琵琶曲《静默之弦》的印度色彩解读李怡萱;54-56
阿诺尔德·勋伯格《期待》的叙事性修辞阐释刘为叶;57-59
茉莉花开 鼓乐铿锵——民族管弦乐《龙跃东方》创作探析刘奕廷;60-62
艺术歌曲《拾彩贝》情感塑造与音乐创作探究马艳霞;63-65
十二音序列原型的分析方法牛冰洋;66-68
《青玉案·元夕》审美艺术和音乐分析彭佳;69-71
阿尔贝尼斯钢琴组曲《伊比利亚》的民族性成因探究万舒晨;72-74
《春天的故事》大合唱与交响诗分析比较研究伊文博;75-77
从钢琴到管弦乐队的编配技法研究——论音乐层次的划分与音色布局岳技博;78-80
戈特沙尔克钢琴作品《波多黎各的回忆》作品分析张玉;81-83
中国音乐史
莫高窟220窟药师经变乐舞图的内涵狄其安;84-87
黄自及“四大弟子”钢琴音乐创作的中国化呈现曹烨程;88-90
《教我如何不想他》在民国时期的传播研究宋丽芸;91-93
论建国初期越剧音乐的成功改革与创新——以浙江越剧二团为例许刘晴;94-96
音乐表演
古筝演奏用义甲材料的演变与对比陈灵犀;冯晓婧;97-101
论声乐艺术的哲学思维马霞;李娜;102-105
爵士鼓中的重音移位解析薛佩章;106-109
论中国歌曲演唱风格的演绎鲁凌云;110-114
《钗头凤》的古诗词吟唱风格及演唱分析陈易宁;115-117
民族歌剧咏叹调《五洲人民齐欢笑》的创作与演唱探析安雪铷;118-120
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创作和演奏分析曹琳;121-123
艺术歌曲《青玉案·元夕》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陈历山;124-126
舒曼声乐套曲《妇女的爱情与生活》的情感处理及演唱特点丁阮;127-129
德彪西钢琴曲《月光》的印象主义特征和演奏技巧分析巩晓彤;130-132
歌剧咏叹调《鞭打我吧》作品鉴赏与演唱实践分析李梁薇;133-135
浅谈改编民歌《兰花花》的情感分析与演唱技巧李玉梅;136-138
浅析舒曼《升f小调第一钢琴奏鸣曲》Op.11第一乐章的风格特征与演奏处理李玥珉;139-141
“全通道”法在声乐中的运用林花琼;142-144
肖邦升C小调谐谑曲演奏分析林雨鑫;胡朔;145-147
拉赫玛尼诺夫《音画练习曲》Op.33 No.2曲式及演奏分析乔思源;148-150
音乐表演者对曲目的多角度解读田雨;151-153
理查·施特劳斯《阿尔卑斯山交响曲》的圆号段落解析王阔;郑轶超;154-156
刍议戈特沙尔克《西班牙随想曲“阿拉贡风格霍塔”》王星伟;王洁慧;157-159
论舒曼钢琴套曲《童年情景》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法分析王誉洁;160-162
舒伯特《魔王》演唱分析王泽佳;163-165
论《火焰在燃烧》中音乐手法对戏剧性的构建张建芸;166-168
王洛宾歌曲《大豆谣》的演唱及解析张泽艳;169-171
探析歌曲《绒花》创作风格与演唱特点赵若普;李春鹏;172-174
音乐论坛
《红楼梦》的音乐描写审美探讨吕英华;耿婕妤;175-177
以《经典咏流传》为例浅谈诗词与音乐的融合王宇琼;178-181
嵇康《声无哀乐论》的音乐美学思想探究孙晓青;182-184
《黄河之声》约稿函1
《雪说》刘文科;186
点击在线投稿

 
 
 

(c)2008-2018 学术规划网

 

本站产品最终解释权归NDHX.NET

 

免责声明:本站仅限于整理分享学术资源信息及投稿咨询参考;如需直投稿件请联系杂志社;另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告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