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原创歌曲
好想去一个地方王慧敏;丰梅;2
无可预测简丽琴 ;梁宝忠;179
小蜗牛余莹洁 ;梁宝忠;179
一梦凤凰廖建中 ;丁纯;180
扬帆起航罗立夫;陆伟;181
爱的思念分不开戴乐;182
写给孩子的歌赵如山;刘超;183
小螳螂李世威 ;阳赛玉;184
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
《中花六板》双二胡演奏中的“清微淡远”意境诠释吴彬;4-7
六十年来广西芦笙音乐研究的分析与反思陈盈;8-10+14
南县地花鼓的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与保护策略黄慧雅;11-14
山东民间音乐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传播与传承研究崔婧;15-17
从小剧场越剧《再生·缘》管窥当代越剧革新韩烨;18-20
民族室内乐与碗碗腔融合之作品编创研究胡锐;21-23
论江苏民歌《斫竹歌》的源流李敏;24-26
新时代文化背景下昌黎地秧歌传承创新发展研究石媛莹;27-29
二胡音乐演奏中对二十四诗品的意象阐释——以《二十四诗品》与《溪山琴况》为例张天宁;30-32+103
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
古典弦乐器与电子音乐融合创作中的探索康博文;张钧泓;33-35+39
双排键乐曲《北京喜讯到边寨》的音乐与演奏分析曹敏旻;张黎明;36-39
特里·莱利简约音乐《C调》In C研究罗毅;40-43
论《扬鞭催马运粮忙》主题——动机贯穿发展刘宇潜;44-47
七和弦进阶训练中的听觉认知刘丹;48-51
中国早期古风流行歌曲《在水一方》的乐曲风格王珺瑶;52-54
浅析印象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特点——以德彪西、雷斯庇基为例权镭;55-57
左翼音乐中的女性形象分析——以聂耳《铁蹄下的歌女》为例杜扬静;崔焕珍;58-60
民乐三重奏《秋雁》音乐分析樊丹;61-63
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《越人歌》艺术分析黄敏敏;64-66
论常用作曲技法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——以《拜厄钢琴基本教程》为例吕耀芳;67-69
探析古筝名曲《战台风》梅丽娟;70-72
姜夔自度曲创作特征研究潘华;73-75
二十世纪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小众佳作——浅析奥涅格单簧管作品《小奏鸣曲》万英俊;76-78
基于黄自《春思曲》的艺术特色分析徐艺畅;79-81
《赶圩归来啊哩哩》合唱分析与指挥诠释杨礼;82-84
海顿《bE大调钢琴奏鸣曲》(Hob.XVI/52)创作技法研究杨澍真;85-87
从音乐创作心理角度浅析德彪西印象派音乐风格的形成张静琳;88-90
基于cakewalk sonar音乐制作软件歌曲钢琴伴奏设置及琶音、震音的制作技巧探究——以钢琴谱《我爱你,中国》为例张世成;91-93
浅析贝多芬《热情》奏鸣曲赵锐桤;94-96
浅析中国风流行歌曲《青花瓷》的艺术特征钟宇婷;97-99
音乐表演
二胡演奏技术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应用——以民族管弦乐作品为例卢梦琪;100-103
浅谈管弦乐指挥专业钢琴艺术指导需要具备的几点基本能力徐金晶;104-107
“西北风”流行音乐《黄土高坡》的演唱分析郭璇;108-110
民族打击乐作品《楚汉决战》的演奏技巧分析刘沐恩;111-113
声乐作品《故乡是北京》的风格特点及演唱处理于兰英;武智超;114-116
歌剧《弄臣》中咏叹调《你们这群狗强盗》的演唱艺术价值解析常文杰;117-119
浅析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《我去向何方》晁雨涵;120-122
歌剧《白毛女》经典唱段“恨似高山仇似海”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冯甲庆;123-125
张朝钢琴曲《皮黄》艺术特征及演奏技巧探析付思超;126-128
论歌唱中的“声”“音”“乐”三分郜宪福;129-131
浅析咏叹调《哦,我的费尔南多》中莱昂诺拉的人物形象塑造李君儒;132-134
《星光灿烂》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处理探究李昭廷;135-137
从歌剧《党的女儿》的复排看红色歌剧的守正与创新令狐青;138-140
筝曲《苍歌引》的演奏技法与情感表达田雅楠;141-143
《童嬉》的艺术特征及演奏技法分析王苗欣;144-146
歌剧《木兰诗篇》的演唱研究王泽佳;147-149
西洋管弦器乐演奏者的肢体语言颜乐;150-152
《秦腔主题随想曲》的演奏技巧和艺术风格杨维祥;153-155
浅析巴赫《法国组曲》BWV817的演奏特点杨馨怡;156-158
新议民族声乐作品《昭君出塞》的演唱重点与技巧处理叶丹青;159-161
李斯特《威廉退尔教堂》的音乐内容及演奏技巧于欣然;162-164
合作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——以钢琴与声乐审美联觉为例岳凌鹏;165-167
咏叹调《永别了,过去的美梦》中维奥莱塔的演唱与形象塑造分析赵晓雪;168-170
浅谈歌曲《小河淌水》钢琴伴奏的二度创作彭晓涵;171-172
音乐论坛
从接受美学与对等理论谈流行音乐文献翻译陈瑜;173-175
电影歌曲翻译策略研究李兰;176-178
《黄河之声》约稿函1
保家为民共“战”疫 刀笔寄情写心志——国家一级美术师胡存钦以艺助力“抗疫”历程陈华龙;185-1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