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原创歌曲
坚守——献给为疫情防控付出的所有人赵如山;陈涛;刘超;2
淡淡菊花香黄志文 ;梁宝忠;177-179
大澧州陈军;谭晓春;任维;180
走在校园的书香大道上肖胜云 ;杨精;181
人间最亲是爹娘朱宝华;邱东森;185
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
广西瑶族多声部民歌和声特征研究——以蝴蝶歌《流水欢歌迎客来》和《情郎下海我下海》为例戴伟;颜彦;4-7
陇剧的前世与今生——陇东道情至陇剧的发展脉络述略邓莎;8-10
绍兴传统曲艺“莲花落”传承现状调查分析韩烨;11-13
陕北民歌《兰花花》与《三十里铺》的特点分析李璟然;14-16
历史民族音乐学当下发展探析叶智超;17-19
浅谈常德花鼓戏的艺术特色赵梦;20-22
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
浅析钢琴曲《野蜂飞舞》作品结构与特色邓筱筱;23-25
肖邦《升c小调波兰舞曲》Op26 No.1民族特征与演奏技巧于明婵;26-29
探析拉赫玛尼诺夫《g小调前奏曲》的艺术特征樊姝琳;30-32
“音画性”创作手法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研究贺乐;33-35
看东西方作曲家描绘婚礼场景异同——以《特罗尔德豪根的婚礼日》与《婚礼场面舞》为例李琛;36-38
古筝曲《柳青娘》林毛根、陈安华版本的比较倪雅琴;39-41
声乐作品的音乐形态和艺术特征探究——以合唱作品《雪域向往》为例孙涛;42-44
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二度创作——以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为例王瑞强;45-47
西班牙音乐中的法国印象主义探究——以《伊比利亚》组曲第一首《回忆》为例项欣怡;王琼;48-50
浅析刘德海对琵琶传统曲目的传承与创新张炜汶;51-53
肖邦《降B大调华丽变奏曲》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艺阐释朱军霞;54-56
半音化的和声演变——变音的种类及来源探究闫阿妮;陈楠;57-59+63
中国音乐史
古乐器“瑟”源流考徐溪滢;蔡国庆;60-63
音乐考古学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的价值研究焦润芬;64-66
音乐表演
民族声乐演唱中融入美声元素的研究刘畅瑞;67-69
筝曲《夜深沉》情感技巧教学分析陈梦楠;70-73
浅谈筝曲《如是》的二度创作曾婷;74-76
浅析电子管风琴作品《塞维利亚理发师》序曲的音乐创作与演奏特色迟美静;77-79
莫扎特咏叹调《你就会看到》音乐分析与艺术处理胡蝶;80-82
基于戏曲风格合唱作品《海岛冰轮》的创作与表演实践分析胡紫明;83-85
论《蓝色狂想曲》的爵士钢琴演奏金瀚文;86-88
歌剧《江姐》选段《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》的艺术特点李鹤鑫;89-91
古筝《秋望》的演奏技巧分析李佳忆;92-94
钢琴演奏中对作品音乐性的把握与展现——以《水妖》为例李雪琪;95-97
浅谈古诗词声乐作品《如梦令》的音乐特点与演唱方法李智;98-100
竹笛演奏中的气指舌训练刘得宏;101-103
王建民二胡作品《幻想叙事曲》创作和演奏研究刘宁;104-106
探析唢呐演奏中的肢体语言——以唢呐曲《百鸟朝凤》为例刘泉材;107-109
探究钢琴曲《平湖秋月》的民族特点和演奏技巧刘小莎;110-112
筝曲《秋夜思》探析刘洋宏;113-115
二胡曲《洪湖人民的心愿》的演奏技法分析罗书晴;116-118
如何搭建戏曲与现代民族声乐之间的桥梁——以民族歌剧《小二黑结婚》为例马潇翔;119-121
歌剧《再别康桥》选段《一首桃花》的演唱技巧与艺术处理宋雨琨;122-124
《红楼梦》中主题曲《枉凝眉》音乐风格及演唱分析苏娇;125-127
论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特点——以歌剧《浮士德》选段《我将离开故乡》为例田可;128-130
浅析琵琶独奏曲《歌舞引》的演奏技巧及音乐风格王唱;131-133
扬琴曲《凤凰于飞》的作品分析与演奏徐佳;134-136
威尔第歌剧《弄臣》中吉尔达的人物形象及演唱特点杨钰;137-139
中国器乐曲改编声乐作品演唱分析——以《渔舟唱晚》与《高山流水》为例尹琳;140-142
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——以《大江东去》为例于明;143-145
大提琴在民族管弦乐队中的作用以及发展于小涵;146-148
王连三大提琴曲《采茶谣》的音乐本体及演奏风格探析于媛;149-151
咏叹调《为艺术为爱情》艺术分析余雅楠;152-154
传统文化视域下琵琶音乐的艺术特色探究袁飞;155-157
浅析琵琶曲《塞上曲》和《昭君出塞》中不同的昭君形象之美张静琳;158-160
浅析花腔女高音的技能训练与演唱技巧——以轻歌剧《蝙蝠》中《侯爵请听》为例赵璐;161-163
当代西域风情琵琶作品创作和演奏分析赵悠然;164-166
音乐论坛
京津冀民间音乐产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机制研究王宇;167-169
泰国传统音乐整体发展的描述性研究于晓晶;170-173
“门外”与“门内”之界——评贾晓伟《贝多芬的骰子》胡蝶;174-176
特别推荐
雏燕心声点亮追梦路——听何芸希《点亮梦想》演唱专集有感王效恭;182-184
《黄河之声》约稿函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