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原创歌曲
东北铁锅炖余莠 ;梁宝忠;2
花蝴蝶何春燕 ;梁宝忠;2
满山果树花盛开骆彤;171
云在的地方马启文;叶星杰;172-175
短歌行曹操 ;高雪红;176-179
民歌主题变奏曲刘宇潜;180-182
三月三许毓晓;183
春色高文献 ;张天仕;184
根的情丝邢福师 ;董伽;小旺老师;185
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
“四物乐”产业化对中国传统器乐再发展的启示王茜;4-8
异龙湖仙子——海菜腔的“原始”与“再生”陈倩;9-11
由彭修文的创作经验看当下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现状崇斌;12-14
齐云山道场音乐的文化内涵解读刘梦;15-17
民族音乐学视角下扬琴的形制结构改革研究王为强;18-20
艺术作品中的民族性与人文性——以中国风格钢琴作品为例赵玥玚;21-23
壮族多声部新民歌《美美的山歌妹》的创作思维探析戴伟;谭天鹏;24-26
论基督教音乐中国化的艺术路径与音乐审美王雯婧;27-29
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
沃尔夫艺术歌曲最初调性呈示中正格功能关系的建调艺术处理李涵;30-36
拉威尔《西班牙时刻》中无法忽视的“角色”——时钟郭玲希;37-41
梅西安钢琴前奏曲之八《风中映像》音高组织研究单冰月;42-45
衬词在歌曲创作中的运用徐芳;46-49
高为杰艺术歌曲《老马》的创作特色肖敏;50-53
艺术歌曲《锦瑟》的歌曲分析尚春来;54-56
浅析古曲《虞美人·春花秋月何时了》王团子;57-59
歌曲《啊,我的太阳》音乐分析探究栗伟;60-62
山西民歌元素在当代民歌主题钢琴曲创作中的运用——以杨立青《山歌》为例刘熙淼;陈楠;63-65
欣德米特赋格分析杨媛媛;66-68
浅析合唱作品《黄昏之歌》的艺术特点赵燕兴;69-71
中外音乐史
法国大歌剧的发展及影响高剑兰;72-74
《韩熙载夜宴图》的音乐图像学分析龚雅琪;75-77
从宴乐视角下看宋朝与契丹——辽的音乐交流徐玉洁;78-80
音乐表演
赣南民歌《送郎调》的歌曲特征及演唱分析陈月华;张红英;81-83
储望华《春江舟影》音乐分析与演奏诠释曹盈盈;高姝玥;84-87
古筝曲《秦土情》中气韵的运用王嘉慧;88-91
筝曲《云裳诉》音乐素材与演奏处理初探程潇祎;92-94
浅析哈恰图良钢琴曲《C大调小奏鸣曲》的民族特点与演奏技巧邓筱筱;95-97
普契尼歌剧《托斯卡》中《奇妙的和谐》音乐及演唱浅析冯宇;98-100
普赛尔声乐作品的音乐特征和演唱探究耿婕妤;101-103
红色歌曲《北京颂歌》的艺术特征与演唱表现探究华夏;104-106
古筝曲《晓雾》的演奏技法与创作风格分析李佳忆;107-109
钢琴作品《船从远方来》的音乐文本及演奏技巧诠释刘纪敏;110-112
《行星组曲——木星》——双排键电子琴重奏分析研究刘淼;113-115
民族声乐歌唱语言的结构及特征马丽萍;116-118
论钢琴伴奏在音乐艺术实践中的作用及应用蒲馨伟;119-121
山西民歌演唱的风格性和技巧性探究王露瑶;任晋燕;122-124
Michael Lington萨克斯演奏多角度分析王士源;刘军;125-127
歌剧《运河谣》选段《秦生啊,你还好吗》的艺术特征及演唱诠释王舒域;128-130
舒伯特艺术歌曲《泪洪》的二度创作王咏琪;131-133
比较歌剧与戏曲豫剧版本《江姐》的异同许刘晴;134-136
浅析音乐美学角度下的花腔艺术——以花腔艺术歌曲《山鹊》为例许茗棣;137-139
花腔艺术歌曲《牧笛》的演唱分析张景涛;140-142
论陈钢《梁山伯与祝英台》钢琴协奏曲演奏技巧及艺术价值秦云轶;143-145+149
音乐教育
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传承的困境分析刘佳蕾;146-149
原创民族音乐剧对促进学生舞台表演的必要性研究徐跃东;150-152
浅谈阿卡贝拉提升高职学前教育学生音乐素养的新途径杨刘园;153-155
音乐论坛
新时代背景下河北民间音乐人才培养意义及策略探究王红;156-158
动画音乐剧《冰雪奇缘》中的歌曲翻译研究王荣宁;159-161
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下数字音乐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王宇;162-164
层层递进并多面讲述的《音乐文本编辑理论与实践》张锐;165-167
中国音乐美学中音乐本源问题之探微——以《乐记》与《声无哀乐论》为个案研究周旸辰;168-170
《黄河之声》约稿函1
《端午情浓》刘文科;1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