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原创歌曲
建党百年礼赞张进选 ;马晓婕;2
壮美广西王顺;吴颖;169-171
柴刀砍水不见印佚名;172-173
日出东方火样红骆彤;174
春杨玉仙 ;黄倩;梁译寒;175
藏汉孩子是一家汤静;176
大山是果盘张立国 ;梁宝忠;177
垂钓张亚军 ;梁宝忠;177
小枣张文忠 ;梁宝忠;177
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
民间传统音乐的多元化审美风格解读——以民歌《茉莉花》为例王科灵;4-6
国家级非遗钦州“跳岭头”的文化价值研究郑国栋;7-9+13
论瑶族民歌的艺术特色、歌唱语言与文化意涵高松;10-13
广西桂平下冲屯炮铺陈公祠入祠晋主仪式音乐文化模式研究苏杭;14-17
探究山西二人台音乐中的扬琴艺术价值杨帆;18-21
土家族摆手歌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特征探析李嘉欣;22-24
沂蒙山小调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技巧分析苏娇;25-27
浅析阿拉善色彩区民歌音乐形态及其特征杨静;刘亦童;28-30
桂西北高山汉婚俗仪式与民歌艺术特征探究张承嘉;31-33
浅析红色歌剧创作的民族性特征何雨婷;34-36+40
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
解构和声三百年历史,重构和声叙述逻辑——评姜之国《音高组织技术的理论与实践》李保铭;37-40
声临其境——梅西安《鸟鸣集》中鸟类的鸣唱特点与自然环境分析王喆飞;41-47
传统与现代的“完美”融合——卡姆兰·印斯《为西洋管弦乐队、土耳其民族乐器与人声而作的协奏曲》创作手法初探刘令驹;48-50+56
西方传统作曲技术在当代戏曲音乐创作的运用申欣欣;51-56
中国“新古典”艺术歌曲创作与演唱——以《蝶恋花·槛菊愁烟兰泣露》为例邓程磊;57-61
从《出水莲》看筝曲《雨莲花开》吴劼;62-64
论舒伯特分节歌形式的构造——以艺术歌曲《水上吟》为例郑奕;65-67
基于文学视域下古诗词艺术歌曲《越人歌》音乐创作探究朱艳;68-70
亨利·迪帕克艺术歌曲的解析与实际应用问题研究陈进;71-73
论吉纳斯特拉《阿根廷舞曲》的音乐风格与技法邓一唯;74-76
传统与现代的对话:罗奇伯格《第三弦乐四重奏》音乐分析方晓曼;77-79
朱践耳《云南民歌五首》之《山歌》的和声分析贾海乐;80-82
克拉拉·舒曼声乐套曲的曲式特点——以op.12为例廖裕文;83-85
音乐表演
《冬之旅》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——以歌曲《晚安》为例江磊;86-89
《我怀着满腔热情》的演唱分析陈鹏;90-92
论贝多芬《月光奏鸣曲》第三乐章演奏技巧与重难点翟小川;93-95
浅谈声乐艺术中情感与技术的连贯性丁宣铭;关军;96-98
京歌《故乡是北京》的演唱技巧及艺术处理郭慧芳;99-101
合唱作品中钢琴伴奏的弹奏分析——以合唱《我的深情为你守候》为例胡李沁弘;102-104
如何以流行音乐演唱的方式演绎广西民歌——以《山歌》《千山万水听壮音》为例胡芸菲;105-107
电子管风琴与钢琴的合奏——以贝多芬钢琴奏鸣曲《悲怆》第二乐章为例焦瑞晗;108-110
浅析《“女水神”长笛奏鸣曲》的演奏技法——以第一乐章为例李澔玥;111-113
传统戏曲演唱技巧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与借鉴——以创作歌曲《梅兰芳》为例李忠梅;114-116
以歌曲《梅兰芳》为例探索民族声乐演唱中艺术风格的统一刘飞燕;117-119
古诗词《越人歌》音乐文本及演唱特点探究刘娱欣;120-122
声乐叙事曲《两个掷弹兵》的艺术特征及演唱技巧研究彭巨龙;123-125
钢琴音乐演奏中的情感引导作用及方法研究蒲馨伟;126-128
头腔共鸣刍议任超平;129-131
浅析车尔尼练习曲740于贝多芬奏鸣曲《热情》终曲中的应用田鹤瑶;132-134
试论穆索尔斯基《图画展览会》的作品研究及演奏分析王沛;135-137
浅谈《林朝阳小提琴基因练习》之我见王文佳;138-140
论小提琴演奏中运弓技巧的重要性及运用张雅惠;李彤;141-143
桑植民歌创编版本《四季花儿开》的音乐文本分析与演唱诠释王芳;144-146
音乐教育
普通高校学前教育专业《儿歌弹唱》教学实践研究孟媛媛;张燕;147-149
音乐剧《王二的长征》片段剧目教学的探究陈艳;刘述贵;150-153
音乐论坛
东亚诸国音乐交流的研究与思考车宇航;154-156
试论圆舞曲融入轻歌剧的成因康婧琦;157-159
浅析当代古琴民间传承模式石娱赫;160-162
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探析夏毅和;163-165
压缩效果器在音频处理中的应用朱籽豫;166-168
《黄河之声》约稿函1
《事事如意》刘文科;1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