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原创歌曲
同心圆梦再出发郝宏歌;仰闻;2
我的亲娘莫凤民;168
我的农民兄弟莫凤民;168
保重刘雅琴;169
这片草原王琪;170-172
祝福百年顾一鸣;173
我的国刘宇潜;174-175
桃乡谭蓉;176
那是一个被知了叫醒的夏天周廷祥 ;梁宝忠;177
窝读梁宝忠;177
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
李斯特《旅行岁月》结构研究高晗;4-7
崔世光民族化钢琴作品《山东风俗组曲》创作分析聂蕊;8-10
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.106第一乐章唐晔昕;11-13
贝多芬《暴风雨奏鸣曲》三个演奏版本之比较研究叶文萱;14-16
论筝曲创作中的音乐留白现象张竞元;17-19
浅析《平湖秋月》的艺术特征肖敏;康滇;20-22
关于若斯坎经文歌的文献研究闫列阳;付宝超;23-25
当代管弦乐作品的民族化特色探析——以《又听江南》为例羊翌;26-28+33
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
中国传统音乐即兴创作中的音乐哲学之思舒丹;29-33
新时期德安南河戏的生态危机及其对策研究钟华;江婕;34-37
节庆仪式中景谷彝族乐舞“跳笙”文化研究周京;38-42
音乐传播视域下方言流行歌曲《莫欺少年穷》的文本解读李晨;43-45
试论弋阳腔戏曲伴奏中锣鼓的艺术特征罗羽涵;刘佳;46-48
民间音乐“花儿”与艺术本质理论聂宜楷;49-51
互文性视角下“广东音乐”的审美特征分析杨文欢;52-54
以《三十里铺》为例看信天游的音乐风格卫燕;55-57
《江苏地域音乐文化》评述詹林平;58-60
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民族化钢琴音乐作品中的融合和渗透张姗姗;61-63
探究山西民间艺术之昔阳拉话的艺术价值张玉丽;64-66
唢呐名曲《百鸟朝凤》的艺术创作特征研究赵旭龙;67-69
音乐表演
中国民族声乐演唱技法与歌曲风格的关系师乐;70-73
浅析格林卡《夜莺》的作品分析与演奏要点范可欣;武胜利;74-76
探究圆号吹奏练习中的思路与方法冯庆生;77-79
斯波尔《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》op.2第一乐章演奏及音乐特征分析黄山山;80-82
浅析笙独奏《瑶族舞曲》中的绘景写意季翔;83-85
李斯特钢琴作品《奥伯曼山谷》的创作特征与演奏释义姜璇;86-88
浅析民族室内乐《敦煌》演奏心得与艺术特色李洁;89-91
重唱歌曲的艺术特色——以歌剧《伤逝》为例梁晓;92-94
阿敏塔斯咏叹调《我将爱她》的音乐风格与演唱技巧刘冰;95-97
中国民族歌剧唱段《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身》作品及演唱技巧浅探刘琴;98-100
浅析莫扎特的咏叹调《我去向何方》龙文兵;101-103
咏叹调《我充满激情》的演唱风格研究聂大幸;104-106
古诗词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作用及应用探究蒲馨伟;107-109
鲁托斯拉夫斯基双钢琴《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》田梓荧;110-112
分析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处理——以《献词》为例王世杰;113-115
巴松演奏中口型、呼吸、气息、吐音的技巧性训练研究王炜;116-118
威尔第歌剧男高音咏叹调音乐风格的共性与演唱个性王文春;119-121
从声乐生理学来解析歌唱中的呼吸张梅丽;122-124
基于音乐作品演奏实践中对长号演奏技巧的分析和讨论张翼;125-127
琵琶独奏曲《老童》演奏技巧及音乐思想探析张悠悠;128-130
中外音乐史
安徽省民众动员委员会音乐活动研究(1938-1942)王玏;131-133
论西周音乐文化现象中的“兼容性”贾艳玲;李晓燕;134-137
宋词的文学创作与燕乐的关系研究李壮;138-140
关于帕莱斯特里那的音乐研究付宝超;闫列阳;141-143
音乐美学
以合节之琴,拟太虚之音——《庄周梦蝶》音乐表现形态特点及意象构成方式张婉晴;144-147
音乐美学视域下筝曲《枫桥夜泊》的审美与探析韩文华;148-150
浅析琵琶独奏曲《春江花月夜》的多重美学价值韩子琪;151-153
音乐论坛
醉美天籁——评中国-东盟音乐周合唱专场音乐会黄春梅;154-157
河图“古风音乐”创作及其流行审美心理研究——兼谈“古风音乐”与古代音乐文化的关系问题邵显喻;158-161
守正创新 多元融合 塑造不朽的红色浮雕——评情景交响音诗《风展红旗如画》邓晓曼;162-164
论幼儿“童谣”音乐作品的艺术创作特色研究侯冬妮;165-167
《黄河之声》约稿函1
《山水四条屏》刘文科;17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