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原创歌曲
心知道,梦知道郝宏歌;付广慧;2
又见大别山唐建军;肖之进;171
绿满心田贾永平;陈楠;172
上学学习歌汪焱军;施晓敏;173
《村居》高鼎黄倩;174
为你奋斗梁和平;张向锋;175
剔透的沙杨金凡;176
丰收的喜悦曾宝萍;177
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
泸州歌舞艺术“古蔺花灯”音乐的研究胡奕;4-7
枣庄软弓京胡在当代的演变与传承段轶苒;8-10
非遗传承视域下马头琴室内乐作品创作源起研究胡广莹;11-13
试论贵州仡佬族民歌音乐在地方高校的传承路径石晶;14-16
贵州仡佬族民歌文化传承与再生产的路径研究汪龙凤;17-19
穹览寺音乐的风格及价值探析王欢;李晶;贾志伟;20-22
丧葬礼俗音乐在乡村社会中衰退现象原因探究——以山西省风陵渡为例王美卜;23-25
淮北梆子与地域的关系探究王晔;26-28
歌满人生——通道侗族琵琶歌省级传承人吴永春口述史危静;郭东辉;29-31
文化自信语境下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民族性研究余琨;32-34
恩施土家族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袁慧婷;35-37
“脚户令”的文化特性与索南孙斌的艺术诠释张小晚;38-40
作曲理论与作品分析
巴托克《小宇宙》单一性旋律结构与延长的表现分析刘正伟;41-43
声音设计与传感器技术应用探究——以Alexander Schubert的作品Weapon of choice为例陈梦璐;44-47
旋律小调音阶及和弦的构成与分析杨柏松;48-51
张肖虎艺术歌曲《声声慢》的音乐特征探究刘美凤;52-54
柴可夫斯基《四季》的艺术特色及音乐价值刘伟琪;李晓燕;55-57
勃拉姆斯A大调第二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钢琴伴奏分析吴雅昊;58-60
贝多芬《c小调“悲怆”奏鸣曲第一乐章》结构研究郑中兴;61-63
20世纪四部赋格套曲呈示部研究——以亨德米特、肖斯塔科维奇、谢德林与斯洛尼姆斯基赋格套曲为例张一琼;64-66+70
中外音乐史
走进“乐器之王”——浅谈键盘乐器的历史演变(下)隋歆;67-70
平等—学习—尊重——读陶亚兵《明清间的中西音乐交流》有感王静迪;71-73
“得胜鼓”的历史渊源及当代遗存赵华丽;74-79
音乐表演
单簧管演奏中指法的合理运用解川;80-85
笛曲《春到湘江》的演奏技巧及作品分析白春懋;86-88
筝曲《苍歌引》的情感意蕴与演奏技巧探析陈茁铭;89-91
论《楚颂》揉弦技巧的运用与音乐形象的表达崔铭洋;92-94
浅谈歌剧选段《爱情是小偷》的作品分析与演唱处理葛子傲;95-97
论埃尔加《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》演奏技巧及情感表达黑丹;98-100
歌剧选段《三月桃花心中开》的演唱分析及情感表达侯雅宁;101-103
歌剧《木兰诗篇》中花木兰唱段演唱特点探究——以《木兰花》唱段为例冀怡锦;104-106
歌曲《鸟儿在风中歌唱》的情感分析与演唱技巧焦德美;107-109
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中音乐通感的意义李凡凡;110-112
民族声乐作品《文成公主》的音乐特点及演唱研究李宜璇;113-115
浅谈胸腹式呼吸法在歌唱中的运用——以民歌《小河淌水》为例刘俊彦;116-118
论南派竹笛音乐的演奏风格罗丹;119-121
中国钢琴音乐的标题特征与意境表达庞博;122-124
竹笛曲《小放牛》演奏技法与美学赏析齐攀;125-127
浅析《永远的花样年华》舞台表现万珠西;128-130
小提琴右手技巧对音乐表现的影响王雅坤;131-133
钢琴曲《在那遥远的地方》的分析与演奏王召群;134-136
论琵琶独奏、伴奏、与重奏中的演奏区别——以“凝香”室内乐团演奏为例夏婉婷;137-139
论长笛演奏的心理调控宋钰洁;140-143
浅析舒曼声乐套曲《妇女的爱情与生活》——以《我不明白,也不相信》《戒指在我的手上》为例张米雪;144-146
莫扎特艺术歌曲《亲切的平静》演唱处理赵晨静;147-149
音乐教育
性别视角下影响乐器选择的因素刘悦;150-153
儒道与北美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——关于音乐教育意义的相同思想王小龙;154-155
幼儿钢琴启蒙教育中对于儿童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张毅;156-158
音乐论坛
论电影配乐的音乐美学思想——以王家卫电影《花样年华》为例葛瑶;159-161
意大利歌剧兴起后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影响鞠耐;162-164
浅谈如何判断艺术歌曲张静怡;165-167
探讨录音工作中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朱贇;168-170
《黄河之声》约稿函1
《雪域娇情》刘文科;178